2012-05
08
一. 科研项目
(一)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
课题简介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
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通过对挤密砂桩加固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及整体稳定的计算方法,开发了成套的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施工管理软件,首次实现了深水条件下采用大型荷载板对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的现场检测,取得了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本研究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挤密砂桩领域的空白,其设备能力、加固深度与成桩直径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课题于2010年获得中国航海学会授予的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011年获得中交三航局授予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研究成果已在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临时码头接长工程中得到应用。
三航局开发研制挤密砂桩施工设备——砂桩船及配套的施工工艺
挤密砂桩加固效果试验的海上试验平台--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海上复合地基试验平台
工程应用实例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工程”中得到应用
在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临时码头接长工程中,采用岩土所“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成果,使用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使用情况良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经工后检测和码头运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洋山深水港
获奖情况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工程”获奖情况
2010年11岩土所承担的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授予的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011年2月获得中交三航局授予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岩土所通过对挤密砂桩加固机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及整体稳定的计算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发了成套的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施工管理软件。经现场试验证明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运行稳定,施工工艺可行、参数合理,能够满足施工要求;首次实现了深水条件下采用4.2m×4.2m大型荷载板对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的现场检测,取得了重大关键技术突破,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 海上挤密砂桩(SCP)地基处理关键技术
课题简介
海上挤密砂桩(SCP)地基处理关键技术
本课题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二的子课题:海上挤密砂桩(SCP)地基处理关键技术。课题自2010年开始,预计2014年结题。
本课题依托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承担着桥梁结构与隧道结构转换的重要功能,是我国第一座桥隧转换人工岛。要保证人工岛的顺利建设,必须对一系列瓶颈技术开展攻关研究,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钢珠澳大桥示意图
(三) 编制企业标准《水下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企业标准》
课题简介
编制企业标准《水下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企业标准》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港口、市政等工程逐渐向外海发展,围垦造陆和海上防波堤工程逐渐向深水区推进,水下深厚软粘土地基的加固问题或水下松砂地基的抗液化问题在工程建设普遍存在。为了掌握水下砂桩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提高水运工程建设的地基加固技术水平,三航局引进与自主研制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专业砂桩船设备,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总结已经掌握的技术,也为了推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故编制企业标准以指导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同时为行业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
结合近年来在水下挤密砂桩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岩土所通过收集国内外水下挤密砂桩方面的技术进展资料,总结在水下挤密砂桩方面的加固机理研究、加固工法的工艺试验研究的成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水下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企业标准》。
二.
设计项目
(一) 江都船坞的振冲设计
2007年4月28日奠基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海运江苏造船基地生产和建设并举。该造船厂2#船坞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镇中闸村,其装焊平台位于2#船坞以北,先期地基加固区域总面积约67194㎡。岩土所为项目中国海运江苏造船基地2#船坞装焊平台进行地基加固方案设计,经分析该项目可采用振冲挤密砂桩法,减小差异性沉降,确保加固后地基承载力及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目前,中国海运江苏造船基地已形成6—8条生产线,年造船400万载重吨,年销售2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造船基地。
振冲挤密砂桩施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