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
05
近日,港湾院申报的“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软件著作权基于星站差分的沉桩定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开发。相比于传统的操作软件,“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增加了改进桩坡比控制方式、多种投影方式(包括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兰勃特等角投影等)、海缆及錨位计算、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
通过“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软件,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任意设置完整的打桩工艺相关的各类数据,如设备的串口参数、设备的网口参数(端口号、波特率、校验、坐标x、坐标y、间隔值、缓冲、横滚和俯仰差等)、船型参数、工程参数(坐标系、投影参数设置)、桩参数等。
创建或打开工程文件,并且成功配置桩参数数据之后,“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可以“引导”打桩,并更新主界面3D动态展示视图。与此同时,“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软件内置的碰撞分析系统,可以将各个桩类型、坡度、桩长、桩宽、工程坐标位置生成模型进行实时分析计算,结果保存为文本并输出,以供复制和查看,为相应的措施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传统水工、码头建设市场日趋萎缩,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建设,海上风电建设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场都将陆续开建。此外还有一些跨海大桥项目、远海岛礁建设项目等也在规划中。这些项目离岸越来越远、桩基规格越来越长、越来越重,因此未来几年,打桩作业要逐步往深远海过渡,而传统的RTK定位方式,由于离岸距离受限,即使采用中继的方式增加作业半径也无法满足未来的建设需求。
通过典型工程实施,“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可以在无基站的情况下距离岸线40公里以外区域进行高精度(定位精度<10cm)的定位工作,能够适用于无基站情况下深远海施工作业的场景。“海上施工船舶打桩定位系统”的成功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海上施工准备时间,节约了参考站架设的成本,增加了打桩船的作业半径,增强了我局的设备技术优势,对于提高我局在海上风电施工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