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
10
如常的上海,正在归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作为亲历者与守护者,始终保持“疫”刻不放松的态度,以胜利未到,斗志不灭为意志,支援徐家汇地铁站和上海南站两个站点。每天早晚都有志愿者坚守的身影,在每个场景中与工作人员默契配合,鲜红的志愿者胸贴和袖标,成为了地铁站中别样的风景,既令人眼前一亮,又让人温暖安心。
大家心目中的“百事通”书记
刘旭 三航局港湾院风电设计研究所科员
“请问8号口怎么走?”6月8日的徐家汇地铁站里,一位30岁左右的女乘客焦急万分,“我要赶着去面试,要迟到了,谁能告诉我8号出口在哪?”
话音刚落,还没等站点工作人员反应,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已经站出来答复乘客了。这位小伙子正是志愿者服务突击队的刘旭。
在志愿服务期间,刘旭不仅用乐观的态度时刻激励着每位队友,做到队内工作全面细致,在站台执勤时也是有求必应,对执勤站点的周边情况都如数家珍。
刘旭正在执勤
徐家汇地铁站是上海市中心的重要轨交枢纽,3条地铁线路交汇于此,20个出入口分列站点两侧。女乘客要赶去的8号口,与她此刻所在的位置距离较远。
刘旭随即向乘客指出准确的方向,同时,还提供了两套“解决方案”。从站内走,“速度快,花点钱”;从站外走,“速度慢,不花钱”。女乘客毫不犹豫地选择“方案一”。但徐家汇地铁站面积很大,因不识路乘客又犯起难了,刘旭随即说到,“没事,我知道怎么走,带你到出口。”
女乘客一听,连声称好,把包往安检台一扔,随即准备进站“起跑”。刘旭见状也快速进站,这一路他们三步并作两步,车站虽大,但因熟悉,寻找站点丝毫不是问题,四五个拐弯后,8号出口已在眼前。
乘客出站时,还不忘回头感谢。她看了一眼刘旭胸口贴着的“党员志愿者”标牌说道,“你们党员志愿者扛起了这次疫情防控的“硬核”担当,谢谢你们。”
16号站台的“小喇叭”
杜炎丰 三航局港湾院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科员
离进站口还很远,就已经听到前方传来“请大家提前扫描场所码,便于工作人员核验”的提醒声。仿佛被“唤醒”了似的,一队队的乘客们纷纷抬起手机,扫描着杜炎丰背后的“场所码”。
“我打开随申办里的‘随申码’也可以证明核酸阴性,不一定要扫描‘场所码’吧?”有些乘客嫌麻烦提出疑问。杜炎丰耐心地解释了二维码的作用,“随申码是个人信息,场所码还包含场所信息,这是保证为了公共场所安全,是实现人流量监控的举措之一。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提前扫码。”
杜炎丰帮乘客搬运物资
面对“无动于衷”不想扫码,想拿随申码蒙混过关的,杜炎丰自有自己的“火眼金睛”。他还将辨识秘诀分享给队友,场所码在核酸检测结果上面显示场所的名称,而随申码上面显示医保信息。这些在乘客眼中看来的差别不大,但在杜炎丰眼里绝对是“天壤之别”,他坚持一丝不苟地执行防疫规定。
当然,杜炎丰也十分注重工作时的方式方法,注意交流措辞。看到他每每耐心规劝,不急不躁,乘客们也都愿意配合完成扫码。对此,杜炎丰说道,“不仅要让乘客‘放心’进站,也要让他们扫码‘舒心’。”
“这个手机网络出现问题了,谁能帮我看看?”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一位婆婆在求助,“平时还好着呢,怎么关键时候出问题了”,婆婆看向杜炎丰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与自责。
杜炎丰急忙小跑过去,先将婆婆扶到人少一侧,然后拿起手机检查。原来,婆婆连接了没经认证的地铁无线网,没网是自然的。杜炎丰调整手机连接,场所码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婆婆开心地说,“还以为是手机坏了,谢谢你帮我,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