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
15
2009年下半年,在福建可门罗源湾南方石化一期码头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上,港湾院用自行研发的“高桩码头三维交互式设计软件”,将设计方案以三维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引起震惊,面对国内众多强手,设计方案轻松入选三甲。
剑走偏锋
以创新精神赢市场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是发展趋势,港湾院依托现有科技研发优势,剑走偏锋,通过创新在设计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高桩码头三维交互式设计软件”开发运用,能快速、准确、生动呈现码头设计方案。设计绘图再也不用论月计,短短6分钟快速建模;三维模型显示,使设计方案更加立体和直观;想要了解码头的各个部位,软件设计的“眼睛”可进行四维漫游;也不用为工程量统计、造价计算发愁了,这些软件都可以自动得出;除此以外,还可事先体验拟建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施工所用的二维图纸也能直接从三维图像中产生。
“在工程招投标中,业主首先接触到的是设计单位,这个软件的研发,特别适合业主对专业码头设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业主坐下来研讨设计方案时,修改起来快速、直观”,栾宏副院长说。
港湾院还有一揽子的计划,重力式码头、板桩式码头等设计软件也将陆续推出,从而形成“港口工程三维交互设计系统”。
着眼应用
解决新领域施工难题
近些年,公司着力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新的市场地域,这不仅是对施工经营、管理的一次挑战,更是对施工技术的一次考量。港湾院按照公司发展要求,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009年9月11日,港湾院研制的CA砂浆通过了工艺性试验,为哈大客运专线项目部提供了铺设CRTSⅠ型无砟轨道板条件,使哈大项目部成为全线第一家安装轨道板单位。
新材料CA砂浆是高铁轨道板铺设的关键,在国内属于首次配制使用。港湾院超前一年成立了CA砂浆研发课题组,展开“配制技术,搅拌工艺,施工技术”的研究。没有国内先例和现成资料,科研人员查阅国外资料,投入大量精力合力攻关,CA砂浆在港湾院试验室配制成功。
但CA砂浆对于不同的搅拌机,搅拌工艺全然不同。因此,课题组在实验室配制成功后,立马移师哈大施工现场,突破搅拌工艺。虽然最后使用的是铁路部门统一提供的CA砂浆配制方案,但由于港湾院提前介入研制,对材料的工作机理和工作性能有了较深的认识,突破搅拌工艺也比其他单位有把握,在全线10家单位中拔得了头筹,率先突破,为此,哈大客运专线在项目部组织了现场观摩会。
培养人才
科研人员在一线展身手
“我们现在的青年设计人员,并不像人们平时所说的‘书生气’十足,他们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深入到施工现场,也能吃苦耐劳,解决实际问题”,港湾院总工时蓓玲自豪地说。
2008年底,兴安基公司承建的柬埔寨湄公河大桥第一个主桥墩承台混凝土开浇,大体积的混凝土浇注,兼之高温,容易造成裂缝。要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开裂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个关键技术。为此,在工程组织设计阶段,港湾院科研人员就全程“保驾护航”。
工程前期,项目组通过对施工现场温度预测计算、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等,配出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将温度应力控制在混凝土极限拉应力以内的混凝土配合比。前期试配时,项目组采用进口材料,成功配出混凝土配合比。但一到湄公河大桥施工现场,情况却发生了突变,由于湄公河水位变化,试配中采用的中砂变细了,混凝土需要重新配比。项目负责人、青年科研人员汪冬冬根据现场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多次修改,直到符合施工要求为止。
承台混凝土现场浇注时,项目组汪冬冬又根据现场情况,对配制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控,两层浇注时铺设冷却降温的水管,排出的冷却水回收后用于在承台顶部表层形成蓄水层,避免了因混凝土内外温差大而造成开裂的现象,外观质量非常好。
像汪冬冬这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为施工现场“排忧解难”的科研人员在港湾院不是少数。
党委书记舒福民说,港湾院现在的设计科研人员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到73%,院领导把对青年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几年来,院领导善于突出培养青年员工为重点,善于了解青年员工的热点,善于挖掘青年员工的亮点,善于化解青年员工的疑点,善于抓住青年员工的动情点,善于适合青年员工的特点,使青年员工迅速成长,给港湾院带来了活力。
前瞻研究
领航企业快速发展
港湾院获评2009年度双文明先进单位,没有丝毫侥幸的成分,这个成绩的取得,与港湾院在科技创新上的前瞻性息息相关。
2001年,在洋山深水港建设中所用到高性能混凝土,港湾院早在1989年就在研制了,提前了11年;哈大客运专线中的CA砂浆则提前一年研制;现在,除“高桩码头三维交互式设计软件”正在不断完善外,“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安装过程加速度无线监测技术”、“码头钢桩潮差区防腐处理专用设备”、“FRP筋混凝土结构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也将问世。
在港湾院现有的设计研究结构中,为解决施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占七成,具有前瞻性研究的占三成。港湾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新工艺、新技术的提前研发,始终走在施工生产技术领域的前沿,为企业发展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