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

2021-06

08

王世峰发表署名文章:全力打造集中统一的大安全体系

数据来源:港湾院
发布时间:2021-06-08

三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峰发表题为《全力打造集中统一的大安全体系》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和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央企,坚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一个时期以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不少挑战。经过认真分析与主动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集中统一的大安全体系没有真正形成,安全生产责任虚化、空转,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管理关系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坚定不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打造集中统一的大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集中统一是大安全体系的基本要求。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业务结构的丰富,一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呈现出条块分割和碎片化特征,甚至各走各的道、各吹各的调。各单位、各项目在履行安全责任的过程中,关键理念、总体标准、总体思路还存在较大差异。既给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也加大了安全生产的风险。必须从大安全体系建设的角度,统一认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思路、统一体制机制,决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阵。


全业务支撑是大安全体系的关键。安全生产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共同的事情就要共同承担责任。多年来,各业务系统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不够。一些业务系统对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要素缺乏管理;一些业务领域不能把安全生产融入自身业务,在安全生产责任中没有把自己摆进去、把制度融进去、把业务做进去,隔岸观望;一些业务系统对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人员责任方面的认识还基本是空白,自主学习不足。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就是安全生产体系缺少全业务体系的支撑,大安全体系的“四梁八柱”没有真正挺立起来,没有形成稳固的支点。为此,在大安全体系的打造中,要特别强调各业务系统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业务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实现组织对接、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各级管理者懂业务懂安全,管业务管安全,共同为安全生产护航。


规范各类管理关系是大安全体系的保障。安全管理不是安全业务系统的单线关系,而是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分包体系、技术体系等多种体系共同构成的防护网络,从而共同兜住安全生产的底线红线。在以往出现的问题中,不难发现一些单位决策层把关不严、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性不足、分包选择和管理不规范、安全技术方案支撑不够、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作风不达标,等等。在“大安全”体系的打造中,我们要致力于避免各类具有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反复交学费、反复深受其害的情况;确保决策层把住第一关键关口不虚浮,规范关键管理关系不松手,抓住关键岗位人员不散漫,紧扣关键安全技术方案不应付,紧盯操作人员不疏忽;要规范各业务系统的各类管理关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第一时间消灭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的发生,为大安全体系建设提供系统性的支撑。


责任体系是大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履行好自身分管业务责任的同时,必须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科学民主决策和学习交流研讨;要对标对表,明确分管领域融入、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办法、具体方式、对接人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持续做好“抓党建、促安全”工作,推动党建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宣传动员和学习培训,动员和带动全体员工共同为安全生产贡献力量。安全生产主责部门要把职责落到实处,人命关天,严字当头,切忌千篇一律的教育培训、不接地气的隔空指挥、不明真相的悬丝诊脉、走马观花的督导调研、不疼不痒的批评指导,必须不断增强超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系建设的能力、临机处置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置力度,对安全生产中制度执行不到位、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和各种违纪违规行为,遵照制度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生命重于泰山,责任亦重于泰山。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在集团党委“123456”总体发展路径和“三型”企业目标的指引下,奋力打造集中统一的大安全体系,履行安全责任,确保企业安全发展。


联系我们

  •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29号
  • 电话:021-64399960
  • 传真:021-64399561
  • 网址:http://www.shedri.com/
  • 邮编:200032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SH-GWY

版权所有: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

沪ICP备05007261号